静昇研究丨国有企业商品贸易的风险防范及“十不准”规定解析(一)
来源:未知 作者:匿名
本文将聚焦市场风险与货权风险,从风险本质、具体场景到应对策略展开深度剖析,为国企贸易业务提供可落地的风险防控参考。

近年来,国企改革向 “脱虚入实” 纵深推进,商品贸易因能快速衔接产业链、扩大营收规模,成为众多国企的重要业务板块。然而,商品贸易具有涉案金额大(单次交易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)、地域跨度广(从国内产地到跨境港口)、利润率薄(多数品类毛利率不足 5%)、流程环节多(采购 - 仓储 - 运输 - 销售全链条) 的特点,风险点隐蔽且传导速度快,一旦爆发极易造成重大损失。基于案由分类,国企商品贸易的核心风险集中在七大维度,本文将聚焦前两类 ——市场风险与货权风险,从风险本质、具体场景到应对策略展开深度剖析,为国企贸易业务提供可落地的风险防控参考。

第一类 市场风险

一、 市场风险的种类

市场风险是商品贸易中最普遍、最直接的风险,源于市场供需失衡、宏观经济变动、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,最终通过 “价格、汇率、利率” 三个核心维度传导至业务端,直接影响贸易利润甚至导致本金亏损。


( 一 )价格风险:市场供需变化 ,商品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损失风险。价格风险是市场风险的核心,指因商品自身供需关系变化、上游原材料波动、政策调控、国际局势等因素,导致贸易标的价格偏离预期,进而造成损失的风险。常见场景包括:大宗商品供需失衡引发的价格剧烈波动、国际局势传导的价格风险、季节性与周期性需求波动风险。


( 二 )汇率风险:企业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,因汇率变动而造成损失的风险。企业开展跨境商品贸易时,通常涉及多币种结算(如进口铁矿石用美元、出口机械设备用欧元、东南亚贸易用人民币),汇率波动会直接改变 “本币成本 / 收益”,尤其在结算周期较长(1-3 个月)时,风险敞口更大。常见场景包括:进口业务的汇率升值风险、出口业务的汇率贬值风险、多币种结算的 “汇率叠加风险”。


( 三 )利率风险: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、重新定价风险、收益率曲线风险、基差风险等。商品贸易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,企业常通过银行贷款、票据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周转问题,而市场利率变动会直接影响 “融资成本”,甚至改变贸易的盈利模型。这类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:重新定价风险、收益率曲线风险、基差风险。

二、市场风险的应对措施

市场风险虽源于外部因素,但可通过 “事前研判、事中对冲、事后调整” 的全流程机制降低影响,其核心是用专业分析替代经验判断。


( 一 )及时分析研判市场价格变化

1、 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政策。

2、 定期或不定期分析研判价格变化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。


( 二 )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价格风险

1、 制定规避价格风险预案,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和贸易品类,实现动态化控制。

2、 收取履约保证金,出现异常情况时,及时合法处置货物,规避损失。


( 三 )成立综合分析小组

1、主管贸易负责人担任组长。

2、组员包括:了解行业特点业务人员、期货专家、财务专家等,利用金融工具为业务赋能。

第二类 货权风险

货权是商品贸易的 “核心资产”,若货权失控(如货物被偷、被挪用、所有权有争议),即使贸易盈利,也可能面临 “钱货两空” 的局面。货权风险主要源于 “流程不规范、监管不到位、应急不及时”,需从 “事前预防、事中监控、事后止损” 三个环节构建防控体系。

一、 货权风险的种类

货权风险贯穿 “采购 - 仓储 - 运输 - 销售” 全流程,不同环节的风险表现不同,核心是 “货权归属不清晰、货物状态不可控”。


( 一 )手续不全。货物在储存、运输过程中,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所有权、品种、质量和数量等相关风险。例如 :入库后未及时确认货物所有权归属、保管储存责任不明等。


( 二 )监管不力。可能导致货物出现被擅自出库、被盗、货损、发生意外事件等情形。 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马上止损,致使损失扩大的风险。

二、 货权风险的应对措施

货权风险的防控核心是 “把住每一个环节的‘货权关’”,通过 “事前建机制、事中强监管、事后快止损”,确保货物 “归属清晰、状态可控、损失最小”。


( 一 )建立机制事前预防

从 “仓储方选择、单据确认、验收入库” 三个关键节点入手,从源头杜绝货权漏洞:


1、仓储方、运输方的选择


优先选择 “资质齐全、信用良好、硬件达标” 的合作方,避免因合作方问题引发风险。要求仓储房、运输方提供相应执照、证件以供核查。建立合作方信用评估体系,从合作年限、过往履约情况等维度进行评判;实地考察仓储方的仓库设施(如是否有防雨、防潮、防火、恒温设备)、监控系统(是否覆盖仓库门口、货物堆放区、进出通道)、门禁管理(是否有 24 小时保安值守、出库需人脸识别);运输方的车辆情况(是否有防震、冷藏等专用车辆)、GPS 定位系统(是否能实时跟踪车辆位置)。


2、货权确认:“四单一致 + 实地核实”


采购货物时,必须确保 “采购合同、提单 / 仓单、发票、装箱单” 四单信息一致(包括商品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单价、供应商名称),并实地核实货物实际状态。


单据核查:专人核对四单的 “关键信息”,例如提单上的仓库名称是否与仓储合同一致、发票上的商品规格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、装箱单上的数量是否与提单一致,避免 “单据造假”;


实地核实:采购金额超一定金额的货物,必须安排业务人员实地查看货物(如到港口、仓库清点数量、核对规格),并拍摄 “货物堆放照片、仓库标识照片”,留存备查;若货物在异地,可委托当地第三方机构(如会计师事务所、物流监理公司)代为核实,出具《货权核实报告》。


3、验收入库:“三查两签” 规范流程


货物入库时,严格执行 “查数量、查规格、查质量,签字确认、表单存档” 的流程:


查数量:通过 “过磅(重量类商品)、点数(件装商品)、丈量(体积类商品)” 三种方式确认数量,避免 “短斤少两”;


查规格:核对商品的型号、材质、生产日期等,避免 “以次充好”;


查质量:外观检查(如是否有变形、锈蚀、破损),对需要检测的商品(如化工原料、食品),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《质量检测报告》;


签字确认:验收完成后,由 “企业验收人员、仓储方保管人员、供应商送货人员” 三方签字确认《货物验收单》,明确 “货物数量、规格、质量无异议”;


表单存档:将《货物验收单》《质量检测报告》《提单》等单据扫描存档,纸质单据由专人保管,建立 “货权凭证台账”,记录单据编号、保管人、使用情况。


( 二 )加强监管责任到人


建立派驻项目现场制度,派驻专人(或第三方)监管货物。监管货物的装船、承运、 出入库、仓储等全过程情况。


对货物仓储库点安装监控系统,对货物状态及进出库情况进行监管。


建立 “定期盘点 + 不定期抽查” 制度,确保 “账面数量” 与 “实际数量” 一致。


( 三 )制定预案降低损失


建立应急预案:组织机构、应急流程、应急措施等。


快速反应:第一时间启动预案收集信息,充分掌握实际情况。


积极沟通:优先保障货物安全。妥善处置货物,及时止损。采取法律手段,最大限度降低损失。

本文作者

 林卯  

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

国际法律事务部部长

 刘清飏  

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

敬业  |  求实  |  利民  |  护法  |  共生  |  感恩  |  忠诚  |  奉献  |  关爱

联系静昇

Contact J.S

电话:+86(023)88061777

E-mail:jingsheng@chinajingsheng.com

微信公众号: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

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01号商务楼18层

你的称呼 *
联系方式 *
咨询内容 *
所在地区 *
内容详情

Copyright©2022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渝ICP备17010736号